楊彥兵是勝利建工第四工程處的項目經理。在他的帶領下,第二項目部成為中石化金牌基層隊,連續多年被評為勝利石油管理局名牌項目經理部、勝利石油管理局工人先鋒號。楊彥兵從業14年,兢兢業業,任勞任怨,先后參建了11條高等級公路,今年楊彥兵和項目部又來到了安徽利淮高速公路,續寫新的篇章。
他一米八多的大個、皮膚黝黑、外表樸實,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魁梧、威嚴、堅毅。但翻看他的QQ空間卻發現另一個感情細膩、甚至有些調皮的楊彥兵。他QQ空間的名字叫“在路上”,很好地詮釋著自己的工作,工作在路上,奉獻在路上,青春在路上。
“看到桌子上有個大個的葵花子,捏起來就嗑,原來是蛾子……腦袋被我咬下來了。”
楊彥兵QQ空間里不乏這樣的工地趣聞。他在工作上一絲不茍,作風嚴謹,對項目部要求十分嚴格。他說:“套用《致青春》里的一句話,我干工程,決不允許有一厘米的誤差。”正是憑借這樣一絲不茍的態度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優質工程、一流業績。但在工作之余卻是個樂觀向上、幽默詼諧的“大男孩”。
雖然在工地上條件艱苦,任務艱巨,白天跑斷腿,晚上還要整理材料,可楊彥兵一直保持著樂觀的態度。項目部年輕人員較多,忙完一天的工作后,往往都不聲不吭埋在自己的宿舍。楊彥兵發現了這個問題,在結束工作任務時,卸下項目經理的身份,以大哥哥的角色融進年輕技術員里。講施工技術,拉家長里短,很快帶活了整個項目部。楊彥兵要求項目部人員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,一定要保持樂觀的精神,積極向上的心態,高效率地展開工作。
楊彥兵帶領的項目部團結一心,在安徽寧績高速施工期間,連續兩年以“施工進度第一、施工質量第一”囊括了寧績高速“優秀項目經理部”、“優秀項目經理”、“優秀總工”等所有施工榮譽,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。
“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”
他經常用QQ寄托自己對妻子的思念。“現在正是趕工期最好的時間,我走不開。”“我家里沒有什么事,可以等等,你先輪休吧。”……
作為項目經理,他自己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一次次延遲著自己的輪休時間。他不是不想回家,不是不想自己的妻子,只是他放不下自己的責任,放不下還在鋪筑的工地,在工地連續奮戰7、8個月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情。家里的重擔全都留給了自己的妻子,她要照顧孩子,還要照看他身體不好的父親。他總是記不起兩人的結婚紀念日,為此也受到妻子的不少埋怨,但埋怨過后總是妻子體貼的叮囑,溫柔的關懷。楊彥兵說自己虧欠妻子太多,讓一個女人自己在家承擔了太多太多。借用李商隱的《夜雨寄北》,楊彥兵流露出一個不善言辭男人的真情。
“女兒在電話里問我:‘爸爸,你是永遠不回家了嗎?’無語”
楊彥兵的QQ頭像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。作為父親,在外的楊彥兵一直牽掛著自己的孩子,每隔幾天都會抽出幾分鐘打電話給自己的孩子。安徽寧績高速完工后,楊彥兵又馬不停蹄奔赴利淮高速,一年又一年的四處奔波幾乎沒有休息。
當楊彥兵在電話里聽到女兒問自己是永遠不回家了嗎,許久說不出話來,一米八的漢子默默抹去了幾點淚珠,答應著孩子早點回家。四歲的孩子的概念里,一年的時間可能真的等同于永遠,可作為勝利建工人的楊彥兵,今后可能還有更多的“一年”不能陪在女兒身邊,孩子六歲,卻都沒能給自己的女兒過一次生日,想到這里分外愧疚。可是為了干好工程,創造效益,他只能把精力更多地注入到工作中。
“我總在漂泊中寧靜,我總在遼闊中寂寞,夢總在空中飄蕩,家,總在呼喚,而路,一直在前方!”
楊彥兵時不時都會在QQ上寫下這樣的文字。不是鐵石心腸,不是不食人間煙火,他也有自己的柔情。只是像楊彥兵這樣的石化人責任重,他們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了一項項工程中,把柔情深深埋在了自己的內心。
他修好的路是通往自己家的路,但卻只能站在路的兩頭遙望。修好了一段路,便留下這段路,然后啟程再到沒有路的地方去。楊彥兵只是眾多勝利建工人的縮影,勝利建工一直是外闖市場的排頭兵,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、自己的親人,來到崎嶇的山路,坑洼的小道,留下平坦的柏油馬路、堅固的橋梁、拔地而起的高樓。在全國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跡,淌下自己的汗水,奉獻著自己的青春,譜寫著一個個勝利建工人的感人故事,而他們繼續在自己的路上前行。(張衍磊)